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广东高等教育将由大走向强,由多走向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袁薇佳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蔡春林  作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身处大湾区的广东9市…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小平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袁薇佳

  广东工业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蔡春林

  作为名副其实的教育大省,身处大湾区的广东9市为何还要如此积极办大学?随着湾区内新建高校不断增多,这将会对广东的经济、社会、产业等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广东建设教育强省,还可以在提“质”方面下哪些功夫?为此,南都记者专访多位广东高校的专家学者,做详细解析。

  焦点

  1

  广东兴办大学为哪般?

  “大湾区内地9市积极创办大学,是促进区域内高等教育水平提质增效的必然要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袁薇佳博士告诉记者,目前广东还存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偏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待进一步推进实质性合作等问题。此外,大湾区内地9市之间的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不平衡,高等教育仍无法充分满足广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广东经济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粤港澳大湾区仍处于由工业经济阶段向服务经济阶段转型的时期,区域内大多数城市面临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区域内高校建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撑。”袁薇佳表示,截至2020年12月底,经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仅有11家,中外合作办学还应进一步依靠毗邻港澳等独特优势,吸引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广度和深度。

  在今年出版的《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中就提到,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集群效应初显;其中也特别提及,大湾区高等教育正持续深化合作。

  “大湾区新的大学建设如火如荼,没有哪个区域像大湾区这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么多所大学同时拔地而起。”该书主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刘小平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为本地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提供了第一大优势;此外,内地高校与港澳高校合作虽然存在制度差异和协调成本,但对探讨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路径却也带来了互学互鉴的便利。

  焦点

  2

  湾区高等教育建设提速 会带来哪些影响?

  那么,随着湾区内新建高校的增多,这将会对广东的高校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哪些影响?

  “综合来讲,会优化广东高校的整体结构,提高‘校校合作’的机会与质量。”广东工业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广东省新兴经济体研究会会长蔡春林表示,还会对广东高校的格局产生由大走向强、由多走向精的影响,会对后疫情时代广东的经济、社会、产业都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比如,在对接和服务于大湾区的经济、社会、科技和产业的战略发展布局上,新建合作办学高校可以提高市场和科技敏感度,提前布局创设前沿专业,在行业爆发之前培养对应的新型人才;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重学术学位、轻专业学位的观念需要适当扭转,要注重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也就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联盟。

  袁薇佳也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如今大湾区采取自主建设以及合办大学“两条腿走路”的方式发展高等教育,能够更好带动广东省高等教育建设发展的热潮,既吸收借鉴港澳高校先进办学经验,又强化自主探索发展和经验积累,从而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给广东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注入强心剂,在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焦点

  3

  兴办大学的同时如何兼顾提“质”?

  《高等教育蓝皮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1)》中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将致力于三个方面的发展,分别为转变人才和科研评价导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身处湾区的广东9市,除了可以在“量”上做文章,在提“质”方面又该如何下手呢?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要处理政府部门监管和高校办学的二者关系,推进高教领域的‘放管服’改革。”刘小平指出,需要让学校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依法行使招生、学科专业设置、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机构设置与人事管理、财产管理与使用等七个方面的自主权。

  同时,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要实行差异化建设和共同发展相结合。广东高等教育实行“冲、补、强”提升计划,以及在每个地级市都建立本科院校,就是充分考虑了“教育公平”和高校对地方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冲补强”提升计划之中的学校,同样也要这样考虑“教育公平”,在建设重点学科的同时,对同时在办的其他学科专业也要给予足够关注和扶持。此外,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还要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

  当然,高校提“质”的目的不外乎培养人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作为创新核心要素,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成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对此,蔡春林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创新驱动发展,需要优质工科院校的强有力支撑,尤其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工科院校,直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把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在南粤大地上。工科院校未来的科研创新点主要是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及结合自身优势,在“互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走在学科前沿,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此外,还要使科研创新对接社会服务,推动生产性服务中的信息传递、科技咨询等方面再上一个阶层。

  焦点

  4

  广东应如何推进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

  在今年广东省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厅负责人表示,广东将用好用活粤港澳三地教育资源,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新建合作办学高校,是大湾区打造国际教育示范区的重要措施,但并非全部。刘小平就指出,下一步还应该与世界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

  “目前只有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一家。希望在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上有更大的突破和进展,允许多种办学主体在大湾区同时存在,从而形成相互竞争而又协调合作的教育生态系统,促进大湾区国际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教育示范区。”刘小平说道。

  建设国际教育示范区,除了合作建设新校区方式,推动国际教育在地化发展之外,大湾区的其他高校积极促进教育国际化,拓展国际教育的形式和范围,提升国际教育的水平和质量,也很有必要;现在和将来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国的高校大量招收和培养外国留学生,成为各国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

  统筹:游曼妮

  采写:南都记者 孙小鹏 董晓妍 受访者供图

  https://www.sohu.com/a/492512375_161795?scm=1002.590044.0.10374-1023&spm=smpc.ch25-college.fd-news.18.1632809347017m5C7w2Q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教育周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eduinfo.com.cn/2021/09/5958.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