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评论丨家长被学校“瞎折腾”?这是形式主义层层传导

  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得为老师、为学校“减负”,把无关的的枝枝蔓蔓清理出去,将形式主义任务“拒之校门外”。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上学后,又重新接受了九年义…

  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得为老师、为学校“减负”,把无关的的枝枝蔓蔓清理出去,将形式主义任务“拒之校门外”。

  “有多少父母在孩子上学后,又重新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这话可不只是自嘲,而是无数家长的感同身受。这几天,笔者被一位吉林洮南家长的吐槽给气笑了。笑过之余,又不免流露出一丝苦涩。这年头,哪个家长还不是学校的“老工具人”了?

  这位吉林洮南家长呼吁,减少非必要、非教学任务进校园。“短短几个月,我们家长和孩子收看了1次消防的直播、下载了1次反诈骗App、进行了1次‘小手拉大手’打疫苗、看了1次爱眼日的视频、关注过几个公众号、注册了1个消防的什么东西、家长扫了2次雪等,频次太高,而且对家长的考核过严。”最搞笑的是,吐槽学校爱眼日的活动。“爱眼日当天,学校要求家长和学生一起收看(节目),再拍照上传打卡。结果,群里出现多张带着矫正眼镜的孩子近距离盯着手机看的照片。”

  “爱眼日变成了‘碍眼日’,都成了笑话。”不得不佩服,能把谐音梗玩得这么溜,真·东北人无疑。问题是,家长被学校“折腾”,绝非东北一地一校,很多地方都存在类似的情况。

  学校面临各种验收检查、疲于奔命,老师被非必要、非教学任务掣肘,忙着准备需要上交的材料……形式主义压力层层传导,最终承压者成了家长。如果说,家长还敢于吐槽,更多教育工作者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应该看到,借助网络即时互通,家校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然而,实时联络不能变成电子捆绑,家校共育更不能变成一个筐,什么形式主义的菜都往里面装。

  此前,不少家长苦于家庭作业负担重,样样都要家长批改、上传、打卡留痕;苦于学校群聊多,微信群、QQ群、钉钉群,生怕漏下一个;苦于莫名其妙的App要下载,这个要上报那个要转赞评……

  针对这些乱象,教育部出了“大招”。今年秋季开学前,教育部要求落实“双减”,提出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纪律“四个严格”。其中明确,严格执行作业管理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从吉林洮南家长的吐槽来看,即使少了写作业打卡的压力,还有不少形式主义的“锅”还得家长背。

  此前,中国社科院社会学博士尹秋玲曾在学校调研中发现,她发现教育工作者“负重”严重。她举例说:“学校‘婆婆’众多,落实工作变成安排工作。与校园管理相关的部门有消防、环保、疾控、司法、交通、气象等,不少职能部门本应服务校园,结果变成布置任务。相当一部分活动和工作进校园的逻辑,是行政验收的需求大于实际的内容意义,学校无故被部分职能部门用来完成工作量考核任务。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这是必须坚持的基本点。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得为老师、为学校“减负”,把无关的的枝枝蔓蔓清理出去,将形式主义任务“拒之校门外”。负担减下来,才能还校园一片安静,家长也不用成天“回炉”再受教。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白晶晶

  编辑 尹曙光

  https://www.sohu.com/a/511771012_116237?scm=1002.590044.0.10375-1024&spm=smpc.ch25-zxx.fd-news.84.1640583779459rGfwRs8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中国教育周刊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hinaeduinfo.com.cn/2021/12/6191.html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91-88917857

Q Q: 13789339

邮箱: 13789339@qq.com

工作时间:9:00-18:00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